发布日期:2024-10-27 浏览次数:
VR新闻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内容,给用户带来身临其境的新闻体验。这听起来像是一个新兴线年就开始了VR新闻创作的探索,不断创新新闻表达形式,推动沉浸式新闻实现更宽广的受众覆盖。
6月3日,第九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拉开帷幕。央视网网络媒体事业群副总监、区域融合发展中心总监罗川出席VR视听前沿发展论坛并以“VR+新闻实践与未来展望”为主题进行演讲。她认为,观众在经历了VR全景带来的新鲜临场感,全景技术不再是核心卖点之后,VR新闻创作只有在内容、技术、平台、成本及推广上做好“加减法”,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发展之路。内容做减法 用讲好故事代替场景复制在当前的全景产品市场中,一比一复制场景是普遍做法,这类产品拥有千亿级超高清像素VR实景,大到城市天际线,小到博物馆的一字一物,都能被清晰辨识。罗川表示,全景技术对场景进行复制,破除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但在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云游四方的同时,也存在内容庞杂、观看逻辑常规、记忆点模糊的问题。她认为,从内容的角度出发,VR新闻必须要围绕受众的兴趣点展开,通过挖掘场景中的故事,用讲故事的叙事逻辑替代复制场景的做法。
以央视网推出的VR漫游博物馆产品《那些交大西迁“之最”背后的故事》为例,通过对西迁博物馆展品故事的挖掘,在大主题下寻找小切口,回溯了交大西迁的背景和历程。该报道选择打字机、烫发等具有时代气息的老物件和老照片展开讲述,在VR新闻场景中增加了故事性。同时,后期制作中设计了卡通人物形象引导观看,并运用大量CG动画还原历史场景细节,为观众带来第一视角的沉浸式体验,通过精彩的故事和巧妙的设计有力展现了西迁人一心报国,无问西东的精神。“在观众心里形成亲切感、认同感、紧张感、运动感,才是VR新闻吸引观众不断观看下去的动力。”罗川说。技术与平台做加法 呈现手段创新提升用户体验VR新闻制作水准的提升,离不开技术与平台的支撑。罗川认为,呈现手段创新能更好诠释内容,从而提升用户体验。VR新闻在形态上有全景图和全景视频两种形式,过去的新闻报道往往只会二选一,但在2020年南方抗洪报道中,罗川团队创新性地将全景图与全景视频两种形态结合,推出VR图频合集抗洪专题报道,以全景图静态呈现受灾地区遭受洪水侵袭情况,全景视频动态展现战士们乘风破浪鏖战抗洪一线的英姿,动静结合的新闻表现手法紧贴观众观看时的心里节奏,有效提升观众对抗洪救灾一线最新信息的获取,体会人民子弟兵不畏艰险的战斗精神。
此外,VR新闻制作平台目前多为常规制作平台,具有标准化操作,容易上手等优点,但缺乏个性化设置,调节阈狭窄等问题也阻碍了VR新闻差异化发展和进一步创新。罗川在演讲中呼吁,希望VR制作平台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模型,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制作需求。减成本多推广 为VR新闻赢得更大价值如今,5G网络正逐步覆盖我国城市和乡村,VR行业进入提速增长阶段。4K/8K VR版本的综艺、晚会、演唱会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但因投入成本较高等问题,如何控制成本、有效推广已成为VR新闻乃至VR行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线月底举行的首届高新视频创新应用大赛颁奖仪式上,央视网推出的8K 3D VR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网络春晚》荣获二等奖。“在大型晚会录制时,为了确保呈现水准,一般都会将大屏录制和VR录制分开,这次网络春晚录制在疫情防控等级最严格时刻,场地、人员、时间等成本都不允许给VR单独录制的机会。这对我们无疑是一次考验。”罗川说。
根据多年纪实新闻的拍摄经验,这次晚会拍摄创新性地采用四机位8K VR镜头定点拍摄,全纪实版没有刻意的“摆拍”,VR镜头在观众区记录了演员近距离表演和观众真实的情绪反馈,并通过后期补帧算法巧妙覆盖了穿帮镜头。此外,火焰阵、奔跑的战马、枫叶飘落、模拟云层氛围等逼真特效的加入,极大地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体验。罗川表示,这是一次低成本、集约化运作,减少VR产品制作的成本,符合市场化运作思维。
VR新闻的推广门槛较高,主要因为VR播放器、平台兼容性及渠道有限,适配条件也较为苛刻。罗川认为,VR全景作为新技术的典范,亟需拓宽推广渠道。在目前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在把全景视频转化为普通视频的同时保留VR镜头语言的特质,从而推向更多的平台和用户。“让更多的人了解,VR才会有更多发展空间。”
罗川表示,VR新闻作为一种崭新的又饱含承继性的媒体形态,发展VR新闻也是对新闻价值体现的不断探索,需要媒体人倾注心血精心培育,更需要大胆拥抱技术变革,接受社会反馈和审视,努力推动内容、平台、技术携手共进,实现产业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双向互通,为VR新闻发展赢得更大价值。爱游戏注册